12380网上举报 海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管理系统
首页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杨 柳: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普惠民生

日期: 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普惠民生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与成就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  杨  柳


  ■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30年,就是海南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的30年,就是海南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30年,就是民生事业建设不断探索和发展的30年。

  ■ 经过30年持续不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海南各项民生事业呈现出三大特点,即从民生服务的短缺到民生需求逐步得到基本满足,从提供生活必需品到满足高品质需求,从满足本地居民民生需求到逐步面向境内外游客提供高端消费服务。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辞典里重如泰山。“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追求和政治价值,贯穿在党和国家全部重大决策和部署的始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高频词,总共出现了203次。在论及“经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体现得最为集中,表达也最为坚定,特别是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结合海南实际,在实践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以人民幸福为最终旨归建设美好新海南的战略部署。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30年,就是海南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的30年,就是海南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30年,就是民生事业建设不断探索和发展的30年。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伟大成就

  经过30年持续不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海南的居民收入、教育、医疗、文化服务、住房、社保、扶贫开发、生态保护等各项民生事业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海南城乡居民收入呈几何倍数增长。1988年,海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6元,到2017年达到30817元,翻了近五番。1988年,海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9元,到2017年达到12902元,翻了四番多。城乡居民的四大项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二是教育资源极大丰富,教育质量大幅提高。1988年,海南省高等学校仅4所,教师仅1222人;中等技术学校仅14所,中等师范学校仅8所,职业技术学校仅6所;全省普通中学专职教师仅17868人。到2017年,全省有高校19所,中职学校87所,全省普通中学专职教师近4万人,普通小学1560多所,设立各类学前教育机构2200余所。高校与境内外研究机构交流频繁,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稳步开展,极大提升了教育质量。

  三是医疗事业进步巨大,医疗服务从防病治病迈向高端医养。1988年,海南全省医疗卫生机构3764家,增长到目前达5130多家;床位数从1988年20643张,增长到目前近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从28222人,增长到近6万人;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数大幅增长。目前,海南五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初步建成,301等优质综合医院和眼耳鼻喉头颈外科、肿瘤等高水平专科医院布局海南,超级医院今年3月正式开业,医疗服务趋于高端医养。

  四是文化服务资源大幅增加,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建省之初,数量最多的文化服务团队是电影放映队,据统计1988年有1127支,而全省大大小小的电影院仅31家,电视覆盖率只有83%,许多农村地区一没电视,二没电视信号,过年过节放电影,平时听广播。文化生活贫乏,形式单调,内容不丰富。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极大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从无到有,农村书屋开始受到重视,文艺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基本形成了省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有效实施了文化惠民工程,一批文艺精品走向全国、传播海外。

  五是一些民生工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次到优,既有开拓性又有前瞻性。近年来,海南财政支出的70%以上投入民生。海南实施精准扶贫,截至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仅余9万多人,根据工作计划2018年要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帽脱贫;五项职工社会保险和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省统筹、全省覆盖,低保“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35.8%、居全国前列,农村危房改造惠及上百万人;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下大力引进教育医疗人才,合作办学办医成果丰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三废”排放处理工作,发展到建设生态省与促进生态产业发展、保护海洋生态、林业生态等领域。

  这些进步总的来说呈现出三大特点,即从民生服务的短缺到民生需求逐步得到基本满足,从提供生活必需品到满足高品质需求,从满足本地居民民生需求到逐步面向境内外游客提供高端消费服务。这些进步的取得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结果,是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特别是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结果,是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海南民生的基础和条件。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五个统一”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目的。发展需要资金,保障和改善民生也需要资金,如何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兼顾民生与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这是摆在历届省委、省政府面前迫切而艰难的课题。通过梳理30年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一系列特点,可以发现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特别是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很好地坚持了“五个统一”的原则。

  一是坚持“小财政”与“大民生”的统一。财政支出的方向,真正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价值。海南是财政小省,2017年海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1亿元,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此外,海南人均可用财力不高,财政自给能力不强。但是,近年来,海南财政的70%以上都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甚至一度将新增财力的80%投入到民生事业,特别是教育、社保、医疗、农林水等领域的支出更是重中之重。“民生为先,民生为大”是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思路和价值追求。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思路和追求及其积累的经济社会经验正为一些省情相似的经济小省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二是坚持敢为人先与普惠民生的统一。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海南的民生事业在多个方面做到了敢为人先与普惠民生的统一。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海南省在全国实现了“七率先”和“三提前”。“七率先”包括:率先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率先实现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率先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率先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率先实行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率先对边远贫困地区和核心生态保护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率先实现中职教育免费注册入学。“三提前”包括:提前一年免除农业税;提前实现工资标准“统一加浮动70%”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三是坚持对传统民生问题持续发力与对新的民生问题勇于担当的统一。建省之初,海南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项目不多,主要集中在物价、教育、医疗等大项上。随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这些传统的民生问题又出现了许多新特征,人民群众对民生工作的要求从“有没有”发展到“好不好”。与此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文化体育、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社区建设、儿童收养、养老助残等等成为新的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随着政府职能的完善,海南省委、省政府在不断解决传统民生问题的同时,也在一系列新的民生问题上做足文章、做好文章。

  四是坚持了民生与发展的统一。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前提是经济繁荣发展。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很好地处理了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既不做超越财力的不可持续的“福利病民生”,也不做甩手掌柜的“守夜人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群众的安全感上升,消费发力,服务民生的行业和企业不断发展,最终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只要坚持民生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协调,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就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是坚持用正确的政绩观引领与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标准考评的统一。有了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有投身事业的思想方向,而政绩考核标准就是一个约束干部政绩观的指挥棒。“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郑重宣示。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历届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海南时提出的要求,为海南的民生工作再次指明了方向。海南从2018年开始执行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全省19个市县中的12个市县取消了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把生态环境保护立为负面扣分和一票否决事项,使海南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

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未来蓝图

  2017年,海南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海南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会议提出,要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建设美好新海南,最终旨归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幸福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十大措施”,抓牢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两个关键。整合各类扶贫资源资金,精准投向,重点攻坚,确保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办好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增强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一市(县)两校一园”建设,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均衡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完善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联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扶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办学,抓实“好校长好教师”和乡村教师等培养和引进工程。

  三是建设健康海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和远程医疗服务,健全城乡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一市(县)一院”建设,继续抓好“好院长好医生”“妇幼双百”引进工作。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大幅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四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确保零就业家庭和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施新一轮农民增收计划;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抓好“菜篮子”工程,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使城乡居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五是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建成覆盖城乡居民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

  六是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努力让残疾人等困难群众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救助。

  七是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先行区。加大琼剧、黎锦、苗绣等地方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弘扬海南本土优秀历史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海南特色的文艺精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八是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河长制,健全四级河长管理体系。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