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0网上举报 海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管理系统
首页 理论前沿 理论前沿

郭文奇:产才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日期: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到:


产才融合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文奇


开栏的话

  伟大宣示鼓舞人心,壮阔征程再启新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制度保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今日起,本报开设专栏,畅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和思路,敬请关注。

  抓人才不了解产业,就像是盲人摸象;抓产业脱离人才,就缺少腾飞的翅膀。解决这一难题,就要聚焦和服务发展主战略,找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人才部门与产业部门的“最大合力”

  科技成果只有成功跨越转移转化这个关卡,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江苏积极搭建平台,拓宽产教融合通道,努力推动科教“富矿”转化为产业“富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江苏视察时就强调,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着力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产才融合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产业向高端迈进的必然。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坚持体系构建、精准发力,着力以产聚才、以才促产,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对接、融合聚变,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头部作用”。

  破部门“协同”之难,聚焦发展主战略,突出人才引领地位。一段时期,“产业部门不抓人才,人才部门不抓产业”的“两张皮”现象,成为困扰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难题。抓人才不了解产业,就像是盲人摸象;抓产业脱离人才,就缺少腾飞的翅膀。解决这一难题,就要聚焦和服务发展主战略,找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人才部门与产业部门的“最大合力”。携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聚焦国际前沿高端,调整优化人才布局,在协同发展中赢得竞争主动。坚持规划政策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产业主管部门编制实施30多个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构建起“一行业领域一人才规划”的工作格局。协力攻坚“卡脖子”技术。摘不下“脖子上的枷锁”,就谈不上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江苏人才、科技、产业部门和相关企业、高校携手,对“卡脖子”技术和配套产品提前布局,增强对全球产业链的整合力。联合绘制产业人才地图。江苏对生物医药、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纳米技术等6个重点领域产业发展与人才分布进行深入研究,用好大数据技术“望远镜”,为每个重点产业绘制一份人才地图,为精准布局产业、精准引才提供全球导航。

  破产业“蝶变”之痛,聚焦园区主阵地,推动创新集聚发展。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智造、从集成创新到自主可控,产业发展在阵痛中转型升级、在蝶变中迈向高端。园区经济占据江苏的半壁江山,也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但产业链的攀升越往上越艰难,存在着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诸多困扰。园区发展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同步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实现由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蜕变。由招商引资转向“双招双引”联动。江苏通盘布局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以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层级提升。制定出台《推动“双招双引”的实施办法》,同步部署项目、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集聚,对引进的人才项目,按招商引资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考核,参照招商引资规定给予相应奖励。由产业城走向“产才城”一体化。江苏坚持不拼待遇拼服务、不拼重金拼环境,把优化环境作为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努力方向。完善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配套,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和“一网通办”,让人才在园区创得舒心、过得顺心。

  破成果“出阁”之困,聚焦院校主引擎,加速科教资源转化。科技成果只有成功跨越转移转化这个关卡,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江苏积极搭建平台,拓宽产教融合通道,努力推动科教“富矿”转化为产业“富矿”。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着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江苏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体系融合接轨。深入实施“引企入教”改革,支持校企联合共建产业学院、“双创”基地,提高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连续12年实施科技镇长团计划,从全国520多家高校院所,先后遴选7019名教授、博士,到全省96个县(市、区)、900多个乡镇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有力推动了创新资源向发展一线集聚,同时全方位推动高校与企业创新资源深度对接。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赋予用人主体和人才更多的科研决策自主权、成果转移转化权、收益分配决定权,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出院校、走进企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实施“一所两制”、项目经理、股权激励等市场化改革举措,5年多来,共建设专业研究所49家,集聚研发人员6800多人,转移转化技术35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750多家。

  解基层“求贤”之渴,聚焦企业主力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人才聚则企业兴,企业兴则产业旺。江苏抓住人才这个最大支撑,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瓶颈、“成长中的烦恼”。领军型企业是高端人才集聚的“吸金石”“聚宝盆”。江苏“量身定制”专项政策,引导各地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发展潜力好的领军型企业,挂钩联系、“特事特办”,“一企一策”给予支持。引导领军型企业建设平台型公司、产业创新联盟,发挥龙头作用,带领产业链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减税降负,建立跟奖跟补机制,通过用人补贴和税收奖励等形式,支持企业引才用才。今年,省财政专门拿出巨资给予引才用才显著单位资金奖补,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中小微企业。积极营造公平营商环境,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尖”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一头连着科技和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和市场”。科技企业家已成为江苏创新创业的“最强大脑”。紧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科技企业家支持计划,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479名优秀企业家,通过组织高端培训研修、政策项目倾斜、平台资源导入等集成支持,着力培育一批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帅才”。

  破人才“融资”之忧,聚焦金融主抓手,强化资本纽带作用。没有“第一口奶”,一分钱也能难倒创业英雄汉。为打破僵局,让人才与金融牵手共创、共赢,江苏一手向金融机构出台激励政策,一手关注创业领域的“早”和“小”,创新金融手段,撬动社会力量,在企业项目种子期扶一把、初创期拉一把、成长期推一把,努力将人才企业项目先扶上马、再送一程。“线上+线下”打造便捷融资平台。创业融资,既要相对便宜,更要高效便捷。江苏出台金融支持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各类金融产品“一网通”。依托国内知名创投机构,成立江苏人才创投联盟,全国100多家投资机构加盟,设立项目路演中心,建设上市培育基地,打造资本招引人才、资本服务人才的重要平台。“政府+市场”撬动多元资本力量。江苏加强与银行、投资、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人才板”等系列“人才号”金融产品。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风险补偿贷款机制,支持商业银行为人才提供最高1500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