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0网上举报 海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管理系统
首页 他山之石

浙江:五千余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摘帽”

日期: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到:


浙江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一年来——

五千余个薄弱村“摘帽”


  去年以来,浙江省全面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各级各地坚持因村制宜,突出造血功能,拿出真金白银,使出真功硬招,坚决打好“消薄”攻坚战。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6920个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已有5053个“摘帽”,完成当年目标计划的166%、三年任务的73%,实现“消薄”工作开门红。

  拧紧发条,压实责任一竿子强抓到底。浙江各地切实把“消薄”工作当成一场攻坚战来打,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各部门通力配合,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是摆上重要位置强力推进。省级层面,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消薄”工作,省委书记车俊先后5次就相关工作作出批示。省委专门成立由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的“消薄”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组织部牵头抓推进落实,省农业厅负责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狠抓“消薄”工作推进落实。市县乡层面,市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乡镇书记一线攻坚,做到亲自抓、全力推。温州市委书记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领办项目,带头研究推动;台州市委书记任“消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7次开展专题调研。杭州、嘉兴、湖州等市虽然没有省定“消薄”任务,但拉高标杆、自加压力,杭州市摸排确定732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嘉兴市提出到2020年100%消除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湖州市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下的村。一年来,87个有农村的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专题调研集体经济发展工作1278次,召集会议研究部署“消薄”工作712次。二是凝聚思想共识主动推进。去年,省委组织部专门组织1000名重点村社书记,到近年来取得较大变化、可看可学可借鉴的发展集体经济标杆村现场教学,让他们看到差距、取回真经;省农业厅举办全省“消薄”工作培训班,围绕“消薄”重点工作进行政策解读和业务辅导。据统计,浙江近10万人次参加各部门举办的“消薄”业务培训,极大提升了村干部发展意识和致富本领。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倒逼推进。各级都将发展集体经济与干部考核、提拔使用直接捆绑,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省里明确,凡是三年内薄弱村消除任务没有完成的,县级主要领导不得调离岗位,许多地方进一步规定工作不力的县乡领导和驻村干部,不得调离、不得提拔、不得调高福利待遇。注重加强对“消薄”工作的全程跟踪督查、全程指导推动,建立消除薄弱村督查通报制度,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省直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检查指导中,都把“消薄”工作作为必查内容。省委组织部把“消薄”工作作为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交叉检查、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市县乡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通过随机暗访、党建巡察、通报排名、后进约谈等方式,不断压实工作责任。

  开动脑筋,探索形成一大批消薄实招。在“消薄”攻坚中,浙江各地坚持从各村的经济基础、区位特征、资源条件等实情出发,因村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出了“强村八法”“造血十法”“消薄十八招”等一批实招硬招。一是飞地抱团驱动一批。各地针对一些偏远经济薄弱村资源不足、发展经济门路不多、单兵作战能力弱的实际,充分利用城市化和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物业经济。嘉善县由县镇统筹,突破镇域、村域限制,采用“弱村+强村”“土地+资金”股份合作形式,跨区域到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兴建“两创中心”等可持续发展项目,由镇和开发区统一运营,相关村获得保底分红收益,118个村中有99个村参与了抱团项目,村均增收135万元。二是盘活资源撬动一批。各地充分挖掘当地的土地、山林、自然风光、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通过开发生态经济拉动集体经济发展。文成、武义、云和、遂昌等县组织当地薄弱村联合成立兴村投资开发公司等,对山塘水库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按资源和人口比例投资建设或入股水电站,入股的每个村年经营性收入增收超过5万元。永嘉、婺城、浦江、天台等地结合“大花园”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村集体以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入股开展民宿旅游、农业观光产业项目开发,为村集体增加固定收益。三是特色产业带动一批。各地把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长兴县和平镇长城村筹集100多万元成立长兴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芦笋基地360亩、标准鱼塘280亩,打造省级蔬菜精品园,并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价格向公司出租鱼塘和办公场所,每年村集体增收31.6万元。四是服务创收拉动一批。各地由村集体组建中介服务组织,围绕农业生产、乡村旅游、仓储物流、居民生活等向群众提供各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为村集体增加有偿服务收入。柯城区花园街道上洋村利用毗邻衢州家具市场的地理优势,盘活集体土地建造了1.2万平方米仓库,为物资流通提供仓储服务,每年创收60万元。

  瞄准靶心,项目资源一揽子统筹跟进。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靶心、对症下药、精准开方,通过输血和造血并举,管理和发展并重,上下联动内外发力,确保薄弱村脱困不返困。一是统筹资金保“输血”。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2亿元,重点支持壮大“26+3”重点帮扶县村级集体经济。各地普遍建立“消薄”财政兜底机制,按照“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原则,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整合力度。温州、金华、衢州、台州、丽水等5个薄弱村较多的市,2017年共整合投入“消薄”资金超30亿元。文成县在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整合第二轮特扶资金、“两山(一类)”专项激励资金等,安排近1个亿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7个乡镇落实2170万元配套资金,确保“一村一策”项目有资金、可落地,同时对于自主完成“消薄”任务的村,还给予新增经营性收入2倍的奖励。二是项目配套强“造血”。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经常性调研指导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把各类专项资金使用和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引导扶贫、产业等各类项目尽可能投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利用优质扶持项目带强村级造血功能。各地全面开展“消薄”建档立卡工作,逐村制定脱困计划和工作台账,并突出抓好立项审核关,普遍实行项目库管理和县乡联审制度,解决造血项目可行性不强、收益不稳定等弊端。台州市制定“一村一策”行动计划,因村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通过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扶持项目、精准资金投向,全市建立薄弱村发展项目库83个,涉及项目1985个。温州市否决了238个操作性不强、经营性收入不高、施工周期过长的项目。三是规范管理防“失血”。省农业厅组织开展了村级资产资源合同专项清理,重点清理低价合同、长期合同、显失公平合同,全省25955个村完善合同5.47万份,直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78亿元。一些地方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编制农村小微权力清单,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减少村级非生产性支出,“抠”出资金投资优质项目,提高村集体经济效益。杭州富阳区组织乡镇对薄弱村开展调查分析,加快化解村级债务,严控村级人员开支、村级福利开支、村级工程负债,严格三资交易行为,确保集体经济保值增值。

  整合力量,多方推进一股劲集中攻坚。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注重统筹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组织、农办、发改、财政、国土、农业等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帮扶支持工作。一是加强党建引领助一把。各地始终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结合“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工作,坚持“党建+”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党建与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等深度融合新模式。湖州市发挥党建引领效应,以党员中心户、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等为带动,推广建立810个农村党群创业互助会,实现农民个人与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步推进。二是整合部门力量帮一把。各地注重整合相关部门政策、人才、技术要素,从资金、项目、产业培育上,对“消薄”工作予以支持。金华市开展“千个部门千家企业结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动”,构建起1个部门和1家企业结对1个薄弱村的“2+1结对帮扶”模式,市本级安排100个机关部门单位和100家优质企业,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丽水市县两级全部设立“双增”攻坚组,全市共抽调154名优秀干部集中攻坚,其中64名精干力量全脱产集中办公,683个部门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三是动员乡贤资源推一把。各地有效发挥乡贤、寓外人士作用,用好用足乡贤资源,努力助推乡贤回归,利用其人脉招商引资,争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引导产业资本落户。丽水市通过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吸引了7000多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台州市开展“万名乡贤帮千村”活动,实现全市薄弱村乡贤结对全覆盖,引导乡贤以项目带动“消薄”攻坚,落实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项目4200多个,帮扶资金达114.2亿元。四是开展地域协作扶一把。各地注重用好区县协作、山海协作等政策,结对帮扶实现发达地区与加快发展地区合作共赢。金华市建立跨县域帮扶机制,东阳、义乌、永康3个经济强市各选派15个部门、20家企业,对口帮扶磐安县、浦江县、武义县,通过共建物业园、产业园等方式,实现跨县域共建共享。平湖市与青田县在平湖中德工业区内共建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明确园区固定收益和税收分成全部用于青田县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

    给足政策,优化服务一条龙扶持保障。各地通过多渠道“引水”,人、财、物三驾马车同时发力,把政策给足用好,为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在干部保障方面,各地高质量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选拔一批“过得硬、敢担当、能带富、会服务、善治理”农村干部。对一些人才缺乏的村,通过请贤回村、跨村任职、机关下派等方式解决,全省共下派153名机关事业干部、外请38名外村优秀同志担任村社党组织书记。金华市选派1497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担任第一书记,实现薄弱村第一书记全覆盖。二是在用地保障方面,各地坚持“盘活存量、做足增量”,纷纷出台用地保障措施,在年度发展用地指标中安排专门指标用于“消薄”项目,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优先用于村内项目建设需要。嘉兴市结合“退散进集”,由县级土地收储中心对盘活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收储或公开交易,土地指标直接转化为村级再发展资金或入股抱团发展项目。玉环市专门落实65亩建设用地指标,用于薄弱村物业项目建设。三是在金融保障方面,各地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参股的项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同时在审批手续、贷款利率方面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舟山市出台《关于开展生态公益林收益补偿权质押贷款的实施意见》,拓宽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渠道。黄岩区设立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银行按存入基金的5倍额度予以放大授信,提高信贷支持力度。文成县、柯城区、衢江区等地涉农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按照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支持。四是在税费保障方面,省级和各部门都制定了针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税费减免政策,特别是对村级物业项目、村级集体企业等,做到能免尽免、能减尽减、能返尽返,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减轻负担。宁波市对集体经济薄弱村村内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所缴的各项税费和集体物业租赁经营所缴纳的税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全额补助到村,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再投入。(通讯员:浙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