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0网上举报 海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管理系统
首页 他山之石

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点绿成金的美丽乡村

日期: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到:


点绿成金的美丽乡村

——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


  “很久以前,山是山,水是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如今,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在余村人心里,失而复得的绿水青山弥足珍贵。  

  二三十年前,余村人的记忆是灰色的,炸山开矿,烟尘漫天。

  如今的余村,靠着绿色发展换了容颜:崇山叠翠,白鹭翻飞。

  转折源自一个光辉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余村村党支部筑牢红色堡垒,坚持绿色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路子。小小的山村,蜕变成了中国美丽乡村的样板。

  从“GDP为纲”到“两山”理念

  绘好绿色蓝图,理念一变天地宽

  2005年8月一个寻常午后,余村迎来一位特别的客人。这一年,余村正在经历转型之痛,前路一片迷茫。这位客人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村委会小会议室里,他提出了那个著名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如同一道阳光,劈开了余村人思想上的迷雾,引领村庄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在这间老会议室里,望着熟悉的桌椅,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鲍新民思绪翻飞,今昔巨变如过电影般划过脑海。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鲍新民回忆,作为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余村一度成为全县富裕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最高时达300多万元,全村一半以上家庭有人在矿区务工。

  然而,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危机,让余村人尝尽了苦头。村里企业最红火的时候,河里没有活鱼,千年银杏不再结果,竹林里的笋一年比一年长得小。出趟门回来,眉毛、头发都是白的,全是粉尘。“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茶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不少年轻人还清晰记得儿时的打油诗。伴随绿水青山逝去的,还有6条鲜活的生命,这成为余村人心里永远的痛,很多人选择逃离家乡。

  2003年,浙江部署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余村,站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反复权衡之下,村党支部决定封山护林,但质疑声随之而来:“你们村干部有工资,关停矿山水泥厂,让我们去喝西北风啊?”

  “大家都有一个绿色梦,谁也不想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但真是穷怕了,温饱都成问题的日子谁也不想再来一遍。”作为土生土长的余村人,鲍新民对群众的忧虑感同身受。

  “余村280户人家有106个姓,把‘百家姓’聚成‘一条心’,就得支部领着干、遇事商量办。”鲍新民说,村内各项事务都采取民主决策的方式,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群众公开评议,最后再经镇党委政府审核,整个过程要决议公开、结果公开。

  于是,鲍新民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召开多轮党员会、村民大会统一思想,“再这么下去,村子就没法住人了,而且谁也不知道下个事故会发生在谁身上,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啊……”这句话直击要害,戳到了村民的痛处。几个月的思想工作做下来,保护环境逐渐成为全村人的共识。  

  2003年至2005年,余村陆续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村级集体经济一下少了九成,村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每天都有人来村委会,问接下来怎么办,村干部压力非常大。”鲍新民指着老会议室的桌子说,当时,我们就是在这里接受村民的质询。为了谋求发展,稳定村民情绪,村里提出发展生态旅游,这时质疑声又来了:一没有钱,二没有环境,怎么发展?其实,迷茫的不止村民,绿山青山到底能不能变成金山银山,鲍新民心里也没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鲍新民清晰记得那个午后,也牢牢记住了那份厚重的嘱托与勉励:在熊掌与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之后的日子里,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与全村党员群众一道,坚定踏上了绿色发展之路。

  为保障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指导下,邀请相关部门专家、村党员骨干、优秀经营人才等进行深入研讨,在综合各方意见基础上,经村民代表大会一致表决通过,确立了“沿路景观轴、乡土风景游览区、五彩田园观光区、水库生态旅游区、山地徒步体验区”的村庄规划思路,致力打造一个开放式村庄大景区。随后,一场全村齐上阵的村庄整治行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天变蓝了,河道清了,道路宽了……村子还是那个村子,却早已换了风景。

  自此,余村一步一个脚印,坚毅笃定前行,思路愈发明晰,规划日趋完善,一步步靠近心中那片桃花源。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做优绿色产业,农民端上新饭碗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怎样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首要大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余村开始依托竹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相继办起了村级合作社、旅游公司,但这远远不够。“老百姓说,我们就看党员,看干部!”鲍新民表示,党员不带头,工作根本做不下去。

  村里亮出了“杀手锏”:党员带头闯一闯!不到一年,党员带头经营的10余家农家乐陆续开业了。

  党员不怕亏,应该有搞头。在村党支部推动支持下,农家乐带头人潘春林、休闲农业带头人俞金宝、休闲项目带头人胡青宇等一批创业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水泥厂下岗后,潘春林开始借钱开农家乐。不少人笑他:“我看你这点钱,是要砸在冷水洞了。”冷水洞是村里一个水库的名字,显然,大家还看不到生态旅游的前景。2005年,春林山庄开业了。没想到,生意异常火爆。“为了腾出房间,我母亲睡在厨房,我和妻子还睡过车里。”山庄越做越大,房间从3间扩建到近30间,年收入近百万元。

  同样被笑话的还有胡加兴。曾是矿山司机的他,在村里支持下办起了漂流。“当时没人看好我的项目,村里人笑我是‘傻大胆’,工人们怕工钱打水漂,我每天都带着现金在溪边结算。”胡加兴笑着说,当时我跟父亲承诺两三年回本,没想到100多万元投资一年就回了本。现在,每年的营业额有300万左右。旅游旺季时,有五六十位村民在漂流景区工作。

  贫困户看到旅游带来的巨大收益,也想参与进来,但苦于没有资金。于是,村党支部借力“农家乐党群互助会”,以党员创业户为龙头,扶持帮带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特色精品民宿,形成了高中低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民宿、农家乐集群。目前,1000多人的小山村有300多人从事旅游业。

  “以前,这里是矿山,村里炮声不断,鸡蛋大的石头嗖嗖地飞。今天可不一样喽,我们现在是国家4A级景区。”村民姜志华指着不远处一座长满毛竹的大山说。姜志华以前是水泥厂的化验师,如今,55岁的他在村里开旅游观光车,“家门口就能挣钱,每月工资3000多元,还有五险一金和餐补,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两山”理念,让余村找到了重生的路径。16年来,余村人点绿成金,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如今的余村,农业观光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相映成趣,成为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地。2020年,全村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7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万元。“现在我们的村民不仅家家住别墅,而且多数在城里买了房,家家户户开上了小汽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自豪地说。

  “这些年,村党支部带着党员群众做了很多事,大家打心底觉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胡加兴一边将漂流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一边还担任村民小组组长。他望着村里的文化礼堂说,“建礼堂需要征地,我当时入户走访,村民都很支持,因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家明白村里办的都是利民的事。”

  “一村富”带动“多村富”

  共享绿色红利,抱团发展奔富路

  余村绿道,犹如一条缎带,串起了青山碧水、乡村院落,也串起了共同富裕的梦想。

  这个盛夏,熙熙攘攘的客流沿着余村绿道,来到毗邻的山河村,带动村里的旅游形成一个小高潮。“晚上,有游客在河道里捉螃蟹,大伙打趣地说,河道里的人比螃蟹还多。”山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邵林峰说。

  过去几十年间,两个村子虽然仅一路之隔,却没有过多交集。如今,随着余村“两山”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这个局面正逐步被打破。

  “一村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真的富。”汪玉成说,省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余村就应该打头炮、当先锋。余村在加快自身发展同时,积极融入余村“两山”示范区建设,按照“1+1+4”总体规划,辐射带动天荒坪集镇和山河、银坑、马吉、横路4个村共同发展。比邻而居的5个村庄,拥有相似的资源环境、相似的发展路径,这让他们之间惺惺相惜,格外珍惜这个携手前行的机会。

  如何留住游客资源,如何做精民宿产业……每月召开的书记例会上,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会就发展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为了抱团发展,余村与其他4个村建立了乡村振兴党建联盟,通过召开书记月度例会、班子成员季度会等形式,共谋发展大计。今年,余村把新的游客集散中心搬到了5个村的中心区块,让大家共同分享余村的游客资源。

  今年4月,余村与4个村再度联手,成立了“五子联兴”强村公司,挖掘各村特色资源,抱团联合开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预计到2023年底,公司将年均提供500个就业岗位,5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两番,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汪玉成说。

  还是这个最美四月天,1800余公里外的成都,来了一位特别的讲师。他面对市四套班子成员,侃侃而谈,底气十足。这位讲师就是汪玉成,此次跨省之行是应邀宣讲余村经验。

  对余村而言,与天府之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19年。当时,为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村党支部与四川、新疆等地的9个村结成对子,组织共建、人才共育、产业共兴。结对村的干部陆续来余村参观调研、蹲点学习,寻找乡村振兴的路子。结对村的农特产品也源源不断进入余村,并从这里走向全国。

  退休后的鲍新民一刻也没闲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余村,他自愿担任起“两山”理念的义务宣讲员。在他带动下,一大批爱余村、爱绿水青山的村民加入进来。鲍新民工作室、新民讲堂、最美余村宣讲团……为凝聚这支力量,在村党支部支持下,一个个志愿性服务团队相继成立。志愿者们向各地慕名而来的村社干部,热情介绍余村发展历程,把点绿成金的经验送出去。  

  初秋时节,烟雨朦胧中的余村,山清水秀,美景入怀,俨然一幅江南水墨画。村口石碑巍然挺立,上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群结队的游客驻足拍照,“两山”理念定格为永恒,伴着南来北往的人流,飞过高山,越过平原,传遍祖国的每个角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建党百年新起点上,余村村党支部将不负嘱托,持续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深根、结硕果,不断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努力以余村这扇“小窗口”展示乡村全面振兴大风采。(记者 马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