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0网上举报 海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管理系统
首页 他山之石

安徽金寨:党建引领老区致富路

日期: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到:


安徽金寨党建引领老区致富路

大别山腹地的“脱贫革命”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起来……”

  这些日子,安徽金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储勇几乎每天都练一遍《八月桂花遍地开》,他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做足准备。“一唱起来,我就不由得想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说着说着,储勇有些动情,“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70年前,不足23万人的金寨县先后有10万儿女奔赴前线,绝大多数为国捐躯。在那段艰难险苦、坎坷前行的岁月里,金寨用“红色火把”点亮了革命之路。然而受资源、地理等因素制约,曾经的“革命之火”没有变成“致富之火”,金寨反而成了非常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金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在巍峨绵延、磅礴千里的大别山腹地开启了一场“脱贫革命”。

如今,从高铁站出发穿城而过,映入眼帘的不止有蓝天白云、青山座座,更有道路纵横、高楼林立,仿佛一切都在诉说着一场巨变……

支部,引领青山里的绿色振兴

  青烟袅袅的山间,散落片片茶园。曾经,新茶上市时节,花石乡大湾村的茶总是卖不上价钱。“在这山里,人出去一趟都难,茶叶想卖出去,更难喽!”每提起茶,大湾村村民总是感慨不已。

  山,不等于必然贫困;找不对方法,才会导致贫困。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带着村“两委”既开支部会又入户走访,一点一点地对村子把脉问诊:青山绿水孕育了茶的好品质,是优势;以往村民分散炒茶,制作粗糙,没啥新意和名气,这才是劣势。

  想脱贫,就得补短。去年,村里通过招商引资新建了大型茶厂,在提升茶叶的制作工艺上下功夫,没有茶园的贫困户还可以在采茶期间签订40天的用工协议,通过采茶就可以获得六七千元的收入。村党总支在人社部党组织的帮助下,还搞起了定制茶:消费者买一小块茶园,手机上装个APP就能实时监控,茶叶上市就能收到新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脱贫攻坚的列车上,党组织就是这个车头。金寨县通过实行以“党建强村、人才兴村、产业富村、文化活村、依规治村”为主要内容的“引擎工程”,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稳步开局提供坚强党建保障。

  村里的党组织没资源、没人脉怎么办?城里的党组织来帮忙!金寨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调动起来了县乡机关单位党组织的积极性,6700万元的资金涌向村里,689个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125个特色产业项目开始上马。

  金寨还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功能型党支部(党小组),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四季春茶叶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先志,采取支部联村、支委联片、党员联户方式,建立党员示范基地5处,辐射带动52户群众发展茶叶,吸纳58个贫困户就业,帮助21户76人实现稳定。

  在处处绿水青山的金寨,支部引领怎么样的产业振兴,各个支部的目标都很一致。果子园乡白纸棚村挂职第一书记童维新说:“当然是绿色振兴!绿色,为我们的孩子留下这片好风景;振兴,让我们的下一代不用再为生存去外地漂泊。”

帮扶,让干群鱼水一家亲

  1947年秋,刘邓大军的司令部一度驻扎在金寨县沙河下楼房。住在邓小平隔壁的吴大娘看到邓小平天天和大家一样吃着稀饭和青菜,便把准备给女儿坐月子吃的鸡蛋煮熟,送给邓小平吃,还坚决不收钱。最后,邓小平只好把钱留在她家的神台上。

  “革命时期,军民关系鱼水一家亲。我在乡镇工作几十年了,前些年去群众家里,是很少会被留住吃饭的。”花石乡党委书记王玉宝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干部进村入户,群众都是倒水泡茶,还要留住吃饭。不吃,就认为你看不起他!”

变化来自于扶贫干部的付出。

  在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149个非重点贫困村,村村都有扶贫工作队。“千家万户工程”的全面实施,三级帮扶体系的普遍建立,变“群众找干部”为“干部找群众”。

  村里的贫困户迎来了城里的干部“亲戚”,他们在屋里聊致贫原因,去田里话产业发展。这些干部“亲戚”的身影撒落在里里外外,脚印刻在了每一条小道。据统计,各级党员干部累计帮助制定脱贫措施2.3万条,解决困难问题3.7万个,自发捐款捐物1300万元。

  脱贫攻坚,让贫困户富了起来;鱼水情,对干部也是一场生动的教育。“我学到了很多。”古碑镇宋河村第一书记汪木森说,“从没离群众这样近过。只要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你当自家人。”

去年底的一天,大雪纷飞,贫困户杨传焕从宋河农民微信群中得知汪木森正在走访,忙叫自己10来岁的孩子站在半尺多深的雪地里,守候在路口要拉汪木森到他家吃饭,演绎了一场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之间“杨门立雪”的故事。此前,杨传焕曾卧床多年,在汪木森的帮扶下,他通过微商为自己的茶叶找销路,日子渐渐过得红火起来。

揽才,补齐硬件后的“软件”提升

  上世纪90年代,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金寨县南溪镇建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而后,学校的教学硬件逐年提升。可是,教学质量却没有太大提高,师资成为了金寨县希望小学以及金寨县其他乡村小学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引留人才的问题不解决,金寨的脱贫攻坚后劲就会不足。2017年底,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锻炼成长、干事创业是人才最关心的问题。金寨就把他们放在重点工程、脱贫攻坚等“六个一线”去锻炼,定期组织人才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观摩和交流学习,精心打造安徽金寨干部学院、金寨技师学校等一批人才实训基地。

  “人才到金寨工作,很多人人生地不熟。只有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才能使他们真正把心留在这里。”金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赵锦文告诉记者,各类人才在政策、项目、资金以及日常工作、生产经营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给我们打电话,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达到一定要求后,我们还会给与购房补贴,或提供一套公租房免费入住,工资福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也会全方位保障。

  栽下梧桐树,引得鸾凤来。近五年来,金寨先后有1233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高学历人才、农村专技人才和外出创业者回乡就业和投资兴业,引进资金1.2亿元,致富项目614个,创办专业合作社182个,兴办经济实体400余个。曾在广东办厂、并担任金寨在外(广东)创业者协会副会长的李德全,在金寨的大力“邀约”下,去年初毅然选择了回麻埠镇桂花村。他先后投资180万元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六安瓜片炒制中心”,打造“老山头”电子商务示范街,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茶文化旅游“一条龙”产业链,带动周边20余户群众就业脱贫。

  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各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与68万金寨人民一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谱写一曲齐心协力摘穷帽、攻坚拔寨斩穷根的动人诗篇:金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从71个减少为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4.23万户13万人,下降到8348户16114人,贫困发生率从22.1%降至2.73%。在这场“脱贫革命”中,2019年,金寨目标坚定:

  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帽子,今年就要摘掉!(记者: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