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0网上举报 海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管理系统
首页 要闻 国内要闻

瞭望|“三个更加注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日期: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分享到:

图片

↑由中铁广州局承建的贵州金(金沙)仁(仁怀)桐(桐梓)高速桐梓河特大桥开始进行荷载试验(2024年8月24日摄)刘续摄/本刊

◆当前,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时代给出的“总问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实现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

◆以“七个聚焦”“五个注重”为“棋眼”,《决定》重点部署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期盼、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现实条件最具备的一系列重点改革举措。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重在一个“实”字。唯实,才能促进改革方案同实际更紧密结合;唯实,才能有效克服利益调整中的种种阻力;唯实,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图片

↑“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下潜出水(2024年8月18日摄)王聿昊摄/本刊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改革者的自觉与坚定。

当前,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时代给出的“总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是坚持问题导向,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不畏难、不回避——《决定》提出的60条改革任务奔着现实问题去,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绘制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清单和“施工图”。

动真格、敢碰硬——《决定》列明的300多项改革举措盯着突出问题改,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彰显改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以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为鲜明导向,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必将不断拓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境界。

系统集成增强整体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要加强改革举措的协同性,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是一剂良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任务之全面、内容之深刻、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各取所需、挑三拣四,甚至借改革之名强化局部利益”更不行。

“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需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达成‘1+1>2’的效果,使改革整体效能产生乘数效应。”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长忠说,《决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顶层设计上贯彻系统性思维。

有总有分、总分结合,目标体系系统完备。《决定》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问题为统领,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到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和“七个聚焦”的分领域改革目标。

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决定》13部分的分论中有6个涉及经济领域改革,其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到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中“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呼应。

“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一目了然。以此为牵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系统做强制度优势。积极稳健推进改革,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除。先立后破、破立并举,才能防止“破而不立”带来的负面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主要着力点,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是进一步强化我国统一大市场优势的制度重心,着眼于未来,在破立统一中全面推动我国市场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围绕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决定》提出完善产权制度、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企业退出制度等,这些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立’的重头戏。”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取向一致推动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改革事项多、关联度高、协同性强,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也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若政策出台时机有误,可能欲速不达;若改革推进节奏不对,可能事半功倍;若改革目标不协同,可能难以兼顾;若政策取舍不当,可能过犹不及。

郑长忠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改革实施主体增强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自觉在大局下行动,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效应对冲或合成谬误等问题。

比如,通过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等一系列跨领域综合改革举措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求强化协同高效、狠抓制度贯通,打破部门和地方壁垒,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国家安全工作衔接协调、一体推进。

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释放系统集成改革红利。以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将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贯穿始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一整套系统性工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清道排障,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纵观《决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均体现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更加注重改革顶层设计,更加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强调建章立制、构建体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实现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辛鸣说。

图片

↑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调试(2023年5月25日摄)许畅摄/本刊

突出重点 以一持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项改革蹄疾步稳,有力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改革任务更加繁重。这就要求在改革方法上更加注重突出重点,率先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集中突破‘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郑长忠说。

首先,以重点牵引全盘。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决定》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以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好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这是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是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为此,《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指向明确:为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为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对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作出部署;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明确“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

——这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新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其次,以重点突破推动整体协同。

以“七个聚焦”“五个注重”为“棋眼”,《决定》重点部署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需要、人民群众最期盼、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现实条件最具备的一系列重点改革举措。

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任务放在突出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决定》关于‘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各项部署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董煜说。

——优先落实好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任务。《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并将其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多向奔赴”的共同目标。“这就要求深入研究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改革的关联性以及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推动各领域改革举措同向发力,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郑长忠说。

——重点突破地方破解发展难题迫切需要的改革任务。围绕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决定》提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适当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并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通过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优先保障同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改革任务。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比如,着眼于提升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决定》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等。再如,着眼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决定》明确“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意味着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个疙瘩最难解,就重点抓哪项改革,体现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坚持的鲜明问题导向。”辛鸣说。

凝神聚力抓出改革实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突进改革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决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如期完成既定任务,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各项工作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重在一个“实”字。唯实,才能使改革方案同实际更结合紧密;唯实,才能有效克服利益调整中的种种阻力;唯实,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吃透每项改革举措的指向和内涵为前提,抓改革方案落实。“要把改革方案落实好,必先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辛鸣说,各地方各部门的改革实施主体,都应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高度,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定位和内涵指向,搞清楚创新的关键点在哪里,与其他改革事项的关联点在哪里,从而做到精准发力、善作善成。

——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抓改革责任落实。《决定》部署的各项改革举措关联度高、协同性强,贯彻落实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决定》提出“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这就要求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合力搭建统一指挥、统筹协调、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政策取向一致、强化过程协同、增益改革成效。

——以改革督察和评价制度为重要抓手,抓改革成效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决定》提出,“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就是要求从政治高度检视改革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在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的同时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

改革评价,重在把握标准。改革评价既要从国家改革发展全局出发,既看单项改革执行落实情况,也从战略层面统筹考虑相关制度的集成效果;既看相关联的改革方案配套出台和落实情况,也评估改革总体成效。

——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等举措,持续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强烈信号,将有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带动全社会更深刻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更要实。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标准,谋划改革、推进改革、检验改革,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定能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伟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