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先锋网 专题荟萃 认真学习贯彻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基层风采

五指山:护生态 聚人才 向未来

日期: 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 点击量: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

五指山:护生态 聚人才 向未来


  护林员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巡山。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五指山市通什镇什会村的兰花种植基地,脱贫户和她养护的石斛兰。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村民正在采茶。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5年来,五指山市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的同时,以创新型县市创建为抓手,以项目申报为驱动力,用成果转化带动产业实践,在农业、服务业、高新技术等产业领域,推动生态科技特派员、生态补偿等制度落地见效,打通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来,五指山市支持67项生态科技特派员项目、累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67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从527万元至1114万元、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从367万元至581万元、新增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制度集成创新增绿色底蕴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4月19日清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村民、生态护林员王进友开启了新一天的巡林护林工作。2018年,王进友成为一名生态护林员,每个月有1000元工资,还有每年森林生态直补500元,同时,依托茶产业和酿酒产业,王进友一家顺利脱贫。

  “我现在每天都要在村子周围的山林进行巡护。”王进友说,如今,村民们守着这片宝地,享受着山林好生态的馈赠,人们的生态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他的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不仅能赚钱,每天巡山还能锻炼身体。

  面对保护和发展“两张皮”、如何在加强保护的同时让农民和环境同时受益,是摆在地处中部生态核心区的五指山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怎么破?

  坚持制度集成创新,是五指山市的第一个答题步骤。

  从2014年开始,五指山市率先在海南探索实施森林生态直补机制,每年市财政安排2500万元用于森林生态直补,通过直补方式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民给予适当补偿,每人每年补偿500元,共发放2.1亿元补偿资金,受益林农达到6万余人,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8年,五指山更是将2500万元直补资金提高到了4000万元,不断持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这对一个财政资金不充足的山区市县来说,是一笔巨大资金。

  在森林生态直补机制中,五指山还推出奖惩机制,增加了生态卫生环境整治、焚烧秸秆垃圾等污染环境行为的奖惩内容,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将生态保护责任与群众利益直接挂钩,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局面。

  目前,五指山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6.44%,稳居海南全省前列。此外,五指山市还率先在海南全省探索实施生态赎买政策,逐步恢复和扩大了4724亩热带雨林自然空间,完整保护海南热带雨林自然环境。

科技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防治挂粘虫板、科技特派员驻田头、种质资源得保护、发明专利零突破……自2018年以来,在海南五指山市,每年都有关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好消息传出。

  围绕科技体制改革、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助农、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2018年以来,五指山出台近20个涉及科技改革创新的政策文件,对科技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科技创新,集聚人才资源、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是重要因子。

  农业是五指山市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至关重要。2018年,五指山在全市实施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聘请超过100名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市59个行政村,让农民发展产业的同时找得到人,能解决实际问题。

  李大飞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五指山市生态科技特派员和五指山市水满乡毛脑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员。

  2019年至2020年,结合所在村庄的产业发展,李大飞申报了“五指山市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生态科技特派员项目。

  “毛脑村靠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通过调研,茶叶需要防治病虫害,但又不能施用化学药物,农民反应很强烈。”李大飞说。

  结合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所在单位人才、资源等优势,李大飞在毛脑村建立了50亩示范基地,采用茶树平衡施肥、物理诱杀虫害、生物农药等防控技术,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开发工作,并建立标准化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像李大飞这样的例子,这两年在五指山市特别普遍。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科技资源分布不均和科技项目聚集不够的问题,五指山在创新创业、科学普及、科研计划专项、农业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出台了5项管理办法,为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机制保障和方向指引,建立起科技服务与科技项目管理新机制。

  “通过政府部门建立公开统一透明科技服务制度,召集各方优势科技力量,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五指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成果多,农民也需要新技术支撑,如何破解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

  为此,五指山在生态科技特派员制度施行的过程中,大力推行科技计划项目,鼓励生态科技特派员申报专项生态科技特派员项目,2019年来,五指山市共支持67项生态科技特派员项目,累计完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67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开展11项科技项目,大大提升了五指山市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有效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有了这些制度,科研人员大大提升了科研积极性。”海南省农科院植保所科研人员罗激光说,自从当上生态科技特派员后,他几乎每周都要往返海口与五指山,加大了申报具体科研项目的力度,实施了朝天椒高产栽培与种植等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好用科技服务农民,目前,他在五指山市毛阳镇实施的朝天椒高产栽培与种植产值效益每亩可达万元。

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跨越

  长枝叶带有咖啡香味的咖啡兰、颜色艳丽的文心兰……4月17日,在五指山市通什镇什会村万泉兰花苗圃基地的展厅内,五指山市第一小学学生吴俊辰正在听取五指山市生态科技特派员、五指山万泉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光明介绍兰花的科普知识。

  瞄准创新的未来,五指山市着眼长远,紧密结合生态科技特派员建立的67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着力涌动科技创新的先潮,努力从“追赶者”向“领跑者”的目标跨越。

  “目前,我们已经在文心兰、石斛种植等领域出了创新成果。下一步,我们将发挥企业优势,结合五指山的生态气候,打造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格局,建好兰花科普基地,助力产业质量再提升。”谢光明说。

  谢光明介绍,万泉园艺目前建立了组培克隆、水肥一体化的兰花生产线,培育出数十种珍稀兰花品种,并授权发明专利1项,还把五指山当地20余名村民培养成为熟练掌握多项生产技术的园艺师傅,带动了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建立研发链,与种植基地所在村庄建立生产加工链,万泉园艺则负责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五指山万泉园艺有限公司在五指山闯出了一条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兰花产业化之路。

  “我是在创业实践中,慢慢认识到科普这件事的重要性,才在这两年跟着科工信局一起认真做。”谢光明说,他从园艺专业毕业,从事兰花培育、组培等工作超过10年,在实践中,培训农民也是科普的一种。

  “我们一直在谈创新,但如果青少年对科技创新不感兴趣,我们的希望又在哪里?”谢光明说,建立兰花科普基地,走进校园开展讲座,给学生授课,这几年来,他一直在科普与科研同样重要的这条道路上走,自己努力实践着。

  “未来,五指山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五指山市委书记朱宏凌说。(海南日报记者 谢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