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先锋网 专题荟萃 辉煌三十年 美好新海南 要闻动态

辉煌30年 | 多家中央权威媒体同时报道海南特区改革开放30年纪实

日期: 来源: 海南日报 分享到: 点击量:


多家权威媒体推出“潮起海之南”专栏

突出报道海南30年改革奋进取得的辉煌成就


  值此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等多家中央主要媒体和省市重点新闻媒体今天在重要版面、显著位置推出“潮起海之南”专栏,生动反映琼岛30年砥砺奋进的风雨历程,详细阐述海南30年改革奋进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记者了解到,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省委宣传部于3月下旬组织开展“辉煌30年 美好新海南”大型采访活动,邀请来自36家新闻单位的74名资深媒体人员组成媒体采访团,利用8天时间分东西两线赴海南37个最具代表性的采访点位,对海南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亮点进行了详细采访。

  今天,多家权威媒体相继开辟相关专栏、播发相关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报道形式,充分展示了海南在扎实推进经济特区建设、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过程中,在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社会治理及基层党建等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亮点。

  人民日报在开栏的话中这样说道:“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海南以‘闯海人’的飞扬激情,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的故事’。曾经封闭、落后的海岛,如今开放、繁荣、文明、宜居。30年砥砺奋进,有太多的回忆长留心间,有太多的沧桑巨变令人慨叹。”

  新华社在报道《春潮拍岸千帆进——海南特区改革开放30年纪实》中用数字说明海南的发展:“30年来,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与建省前的1987年相比,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

  光明日报以报道《海南三十再出发》点赞海南改革力度:“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措施在这里先行先试,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改革经验从这里推向全国。”“近年来,海南更是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各项改革层层推进,发展动力步步增强。”

  经济日报关注到海南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认为海南在这30年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环岛高铁全线贯通,‘田’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构建,港口加速整合优化”“‘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扎实推进,一批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蓬勃兴起”。

  这些报道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海南扎实推进经济特区建设、实现改革开放的跨越升级,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的海南贡献。(记者:陈蔚林)



改革开放兴特区 跨越发展再出发

三十而立看海南


《人民日报》2018年4月1日01版版面图。


  南海浩浩,天风荡荡。

  30年前,海南特区横空出世!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醒了这片沉寂太久的蔚蓝。10万人才“闯海南”,激情竞逐“海南梦”。

  敢闯、敢试,埋头苦干,30年来,“海南人”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步入而立之年,海南渐入佳境:国际旅游岛建设风生水起,城乡早已旧貌换新颜,而山更青、海更碧、天更蓝。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携30年之积淀,沐新时代之春风,海南新一届省委瞄准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美好新海南的目标,目光坚定,风帆再举。

新理念,新动能

让海南更美好的秘诀:为改革开放而生,为改革开放而兴

  “幸好我没走!”

  1994年,俄罗斯人安德烈?伊万诺夫初到海南。从海口到三亚,“一路颠得一生都难忘。”

  那时,亚龙湾没有一家酒店,三亚没几个服务员会外语。外国客人要牛奶,画了一头奶牛,服务员端来一盘炒牛肉。一家酒店的外方管理人员,因为“太寂寞太荒凉”,待了一年就要回国。

  安德烈坚持了下来,成为海南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翻译校对了海南旅游的第一本俄语版宣传册,他所在的旅行社接待俄罗斯游客数量最多。2012年,安德烈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30年筚路蓝缕,从“巴掌大”的渔村,到风情万种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的变化,正是海南发展的缩影。

  数字中有大乾坤:2017年,海南接待游客6745.01万人次,是户籍人口的近7倍;入境游客111.94万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万人次的目标。

  从“白天看海晚上睡觉,旅游围着景点跑”,到吃喝玩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愈加完善,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成为海南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017年,服务业对海南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占经济总量的53.7%。

  海南的蝶变,非艰辛一词可尽。

  建省之初,各路资本跑马圈地。喧嚣过后,泡沫破灭。1995年,海南经济增长率从全国第一变为倒数第一。

  不怕输,不服输,特区的坚强与生俱来。在中央支持下,海南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蹚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海南作为陆域、人口小省,为改革开放而生,也为改革开放而兴。”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朱华友说,海南的未来,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活力、创新之岛。

  改革进入攻坚期,海南也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面临新旧动能转换抉择。与此同时,再度兴起的房地产热,散发出巨大诱惑。

  “决不能成为房地产加工厂!”海南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要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之果决,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海南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壮大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十二大产业,布局6类24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7年,12个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3291.56亿元、完成税收720.15亿元,占GDP和全行业税收比重分别达73.76%和70.6%。

  “认识和理念提升,思路更清晰,产业更多元、素质更强。”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说,按照“三年成形、五年成势”的目标,海南经济的成色将更足更亮。

  3月31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超级医院开门迎客,至少有7位院士领衔的团队入驻。在这里,无需出境,就可使用国际最新医药及器械。数十家现代化的医疗健康机构入驻,9条优惠政策全国独享,博鳌乐城即将站上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前沿。

  一本俄语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安德烈说要当“传家宝”珍藏。“里面有让海南更美好的秘诀,”他说,“正在发生的变化,应该都源自‘新思想’。”

生态省,生态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内生动力

  三角池,“闯海人”无限眷恋,却是海口人心中的痛。

  “人才墙”前,瞪大眼睛觅机遇;一顿“人才面条”“人才饺子”,果腹后高谈阔论,兴来引吭高歌……这里有过希冀,也有过失落。阔别多年,许多“闯海人”依然魂牵梦绕。

  不见了人头攒动,不见了青春飞扬。周围建筑破旧不堪,东西两湖水体黑臭。有早期“闯海人”来怀旧,老远便捂鼻憋气,只得飞也似的逃离。

  阳春三月,夜访三角池,已是另番景象。周边楼宇流光溢彩,湖面波光粼粼,空气清新怡人,蛙鸣悠扬。市民或驻足榕树下闲谈,或在广场上翩翩起舞。

  “变化太大了,太美了,我们现在天天在这里跳舞。”海口市民肖嫦娥带领的社区舞蹈队,把这里当成了“梦想舞台”。

  120天的综合整治,让三角池比30年前更令人神往。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只是三角池。五源河从一条小水沟变身为湿地公园;昔日污臭不堪、横贯全市的美舍河变身为市民的亲水绿道……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内生动力。”海口市委负责同志说。

  呵护好最大本钱,既要修复已有创伤,更要预防新的破坏,根本保障靠改革。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框住城市开发边界。

  全省一张蓝图。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海南确定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将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和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涵盖全省陆域面积的33.5%、近岸海域面积的35.1%。

  配套改革护航。

  生态优先理念引领下,海南改变考核“指挥棒”,全省19个市县被划分为五大类,分两个平台实施差别化考核,全省2/3的市县取消GDP考核,中部生态核心区的4个市县永久禁止建设外销商品房。

  三沙市赵述岛,渔民祖祖辈辈靠海吃海。这两年,36名渔民甘愿弃渔转产,从事海岛绿化、生态巡护。七连屿工委书记王春说,不远处的西沙洲,“上岛产卵的海龟越来越多,去年发现了170多窝。”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7年9月,海南省委出台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30条”,旨在用制度性安排巩固生态立省建设成果,促进全省上下转变发展理念、转换发展动力、转型发展方式,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海南省又专题部署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决心用两年时间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城市内河湖泊治理“三个全覆盖”。

  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对海南而言,保护生态,永远没有第二选项。

大民生,大投入

“特别不发达的地区”,民生投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大雨困村中,进出靠划船。”

  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标念叨的顺口溜,道出曾经的无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堑对村的穷,在琼中县格外出名。村民出行,全靠一座漫水桥。雨水一大,堑对村便“与世隔绝”。

  论自然禀赋,堑对村不差。紧挨万泉河,周围青山连绵,风景那叫一个棒,可就是进出无路。论村民素质,堑对村也不赖。村民原是割胶工,大多勤劳肯干,就是苦无门路。

  2015年,村里来了“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号准脉下药,架桥修路,成立种养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堑对村成为富美乡村。到2016年底,建档立卡的34户156人成功脱贫。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到2020年,海南47.4万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3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这是必须完成的政治责任,也是必须兑现的政治诺言。”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孟励坚定地表示。

  回溯过往,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是创业振兴的30年,也是脱贫攻坚的30年。不同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海南特区与大陆一海相隔,但长期闭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有人曾戏谑其为“特别不发达的地区”。

  海南人不气馁,变压力为动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过去五年,海南民生支出累计4613亿元,年均增长11%,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比重达7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海南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岛,“蛋糕”越做越大,但不少中西部县市却吃不着。“交通不便,旅游服务设施不足,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制约了海南旅游潜力的充分释放。”海南省旅发委副主任周平说。

  “点、线、面”相结合,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2016年3月,海南召开全域旅游“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现场会,提出更精准的目标。

  这样的创建,创出了海南旅游的新局面,也创出了海南人民的获得感。2017年,海南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51.43万人次,实现收入2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26.2%;海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02元,农民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万元大关。

文明岛,文明人

久久为功,海南迎来精神文明创建收获期

  曾经,一道3米高的围墙,隔开两个“世界”。墙那边,是8个商业地产项目,环境优美;墙这边,是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环境脏乱差。

  可这两年,围墙却悄悄开了扇门;楼盘销售广告进了村,宣传单上赫然出现“北仍村是后花园”的字眼。

  也难怪,现在的北仍村有谁不爱:身兼“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两大荣誉,仅48户162人的小村,日均接待游客数千人。

  村民王秋香,辞掉了县城酒店客房部经理的差事,回村开起了咖啡馆,“以前说买车建房、文明乡村,像个梦。现在这个梦就真的实现了,我觉得这就是总书记讲的‘中国梦’。”

  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助力北仍村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由脏到美,也夯实了海南社会文明建设的地基。

  十多年来,海南坚持不懈创建文明生态村,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截至2017年12月底,海南已创建文明生态村1793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85.1%。

  积石成山,海南迎来精神文明创建的收获期。2017年,海口市、琼海市双双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今年春节,一场大雾不期而至,检验着海南的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琼州海峡无法通航,几万辆车滞留海口,十几公里长的滨海大道,变成停车场。长时间的等待,让游客备感焦虑。

  海口全城总动员。公安、民政、医疗等部门联动,工作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宾馆、酒店提供爱心餐点;会展中心设置了临时安置点,可以休息、过夜;许多市民和志愿者送水送方便面,提供志愿服务。

  “遇到大雾是没办法的事,海口的应急保障、文明程度,我们看在眼里。人美、景好,以后还要来的!”来自重庆的秦女士一行,滞留超过18个小时,但心里暖暖的。

  社会文明建设,需要激发市民文明自觉,也有赖于“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海口整合83条政府部门服务热线,打造12345智慧联动平台,形成快速响应群众诉求、一线化解矛盾的社会治理大联动格局。

  一根针连起万家线。2017年,海口市12345热线日均接话量从年初的700多个增加到4300多个,办件满意率从年初的48%提高到95%。

  有位省领导,周末遭遇噪音污染,没直接找职能部门,而是用手机拨打12345热线,很快就有回复,工作人员随后就到场解决。在省里的会议上,这位省领导不吝辞藻,发自内心给予点赞。

  今年年初,海南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创建海南文明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有海的襟怀,有浪的品格,赓续了世世代代耕海牧渔奋斗精神的海南人,正推窗放得涛声来,喜看南海逐浪高!

  (原载于《人民日报》2018年4月1日01版  人民日报记者:王一彪 陈伟光 卞民德 丁 汀 黄福特)


光明日报:海南三十再出发


  明媚的春光里,行走海南。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一派繁忙景象,一栋栋现代化楼宇拔地而起,众多知名医疗机构陆续投入运营。毗邻的博鳌小镇,装扮一新喜迎八方来客,再过一周,世界的目光将在此聚焦。

  文昌航天发射城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认真听着关于“长七”“长五”的讲解,脸上溢满了自豪,不时为这些国之重器发出惊叹。

  这些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强烈感受到一个开放的海南、国际的海南、自信的海南,也展现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奋斗征程。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南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全面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建设一个山水美、城乡美、人文美的海南,一个发展好、生活好、风气好的海南,一个观念新、动能新、作为新的海南。

敢闯敢试

多项改革全国率先

  海南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由此,海南这个边陲海岛走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一项项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措施在这里先行先试,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改革经验从这里推向全国。

  近年来,海南更是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各项改革层层推进,发展动力步步增强。

  站在新起点,海南如何把改革开放的大旗一扛到底?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灵魂,全省上下要重振特区意识、重扬特区精神、擦亮特区招牌,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总遵循,解放思想,深入讨论,从更加长远、更为宏观的视角,深入挖掘并扫除阻碍海南发展的思想、体制机制障碍。

  刘赐贵表示,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海南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以实干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实施更加精准、更加配套、更加革命的举措,建设新时代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

成形成势

国际旅游岛渐入佳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和省长沈晓明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海南不能成为房地产的加工厂,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

  2015年,海南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12个重点产业,提出“三年成形五年成势”。

  2016年和2017年12个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增速超过10%,占GDP比重在73%左右,成了支撑海南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从一产独大到满树繁花,海南发展渐入佳境。30年来,全省GDP从57.28亿元增长到4462.5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提高到55.7%。世界首条环岛高铁开通运营,3小时可环游海南岛;田字形高速公路全面布局动工,“县县通高速”将成为现实;国际航线拓展到58条,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结成友城56对。

增绿护蓝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30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海南对生态的坚守与呵护。从1998年率先提出“生态省”建设,到2007年确定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再到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30年来,海南坚持将绿色融入发展基因,体现在实践中。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殷殷嘱托。

  5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持续增绿护蓝,以空前力度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

  5年来,海南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造林近200万亩,完成生态修复22.2万亩,三沙岛礁种植苗木315万株,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1%;铁腕整治、依法拆除违法建筑2810万平方米,清理存量用地28.9万亩;全面建立河长制,开工治理64条城镇内河(湖),启动16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全岛海岸带专项检查和整改行动,收回岸线土地近万亩。

  沈晓明表示,必须以最严谨的规划、最严格的措施、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努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这“四个最严”将成为本届省政府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

  (原载于《光明日报》2018年4月1日01版,本报有删节,光明日报记者:王晓樱 严圣禾 周洪双 刘嘉丽) 


经济日报:充分发挥三大优势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5年来,海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际旅游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4044.5亿元,五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8.6%;互联网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发展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环岛高铁全线贯通,“田”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构建,港口加速整合优化。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6.8%、五年提高6.3个百分点;“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扎实推进。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体制机制活力彰显。“多规合一”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编制完成了省总体规划和各市县总体规划,为全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基础;农场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农垦活力有效激发,为全国农垦系统改革提供了经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

  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领先。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绿化宝岛大行动”五年造林174.1万亩,森林覆盖率62.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财政支出的70%以上投入民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6%和11.7%。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实现海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动摇,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海南实际抓好落实,为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努力奋斗。

  (原载于《经济日报》2018年4月1日01版,本报有删节,经济日报记者:齐平 何伟)


新华社:春潮拍岸千帆进

——海南特区改革开放30年纪实


这是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2017年6月1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4月的海南,木棉花开,三角梅怒放。

  南海之滨,千帆齐进,改革开放的浪潮奔腾不歇。

  30年前,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应势而生。

  30年里,海南在先行先试中,为改革开放镌刻下众多载入史册的探索印记。

  海阔帆直春潮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而立之年的海南特区再出发,劈波斩浪,奋楫争先……

披荆斩棘闯新路,实现国际旅游岛跨越式发展

  海南省即将迎来30岁生日。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经济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6月12日会见外宾时表示。

  带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嘱托,带着党中央的深切期望,海南扬帆起航,开启了探索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全新之路,奏响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乐章。

  30年沧桑巨变,昔日的海角天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发展版图。专家评价说,海南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之一。

  建省之初,海南与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城市经济特区有明显的差异,属于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口多达80%,黎、苗等少数民族100多万,长期属于我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建省时海南人均分配水平只有全国分配水平的83%,85%的商品靠内地调进,17%左右的人口未解决温饱。中部山区甚至还没有脱离“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

  很多“老海南”回忆,建省前海口没有一个红绿灯,用电奇缺,蜡烛是海口居民家中的必需之品。“就是一根铁钉也要到岛外去买。”

  30年来,海南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与建省前的1987年相比,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8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6.8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30.3倍和24.7倍。

  如今,海南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地区之一。海南在落地签证、航权开放以及国际航线开辟等方面均率先探索实践,打造中国“最开放的天空”。2000年海南省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放第三、四、五种航空运输业务权,2017年进一步拓展国际航线至56条。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户海南,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小镇”。海南省外事侨务办主任王胜说,借助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平台,海南已初步成为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窗口。

  “中国的海南、亚洲的博鳌、世界的三亚”,成为今天海南影响力的重要标识。

  建省时,海南只有一个位于海口市中心的军民两用机场,全岛通往内地的航线只有4条,年旅客吞吐量5万人次。坑坑洼洼的岛内公路上,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坐汽车通常要跑上一天。

  天堑变通途。如今,粤海铁路通道投入使用,开通近200条国内外航线、337条海上货运航线、14条邮轮航线……天涯不再遥远。岛内建起了世界首条环岛高速铁路,田字高速公路网络即将成型,全岛实现了3小时经济生活圈。2017年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突破2000万人次和1938万人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南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四季花园。目前,海南是国内五星级酒店最密集的省份,旅游硬件设施毫不逊色于世界驰名旅游目的地。2017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6745.01万。

  回首来路,海南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百废待兴、远离国家经济腹地的海岛,创办中国最大经济特区,如何闯出一条新路?海南建省之初,一直摸着石头过河。

  洋浦风波、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重灾区……几轮过山车似的起伏沉浮,海南沉寂了多年。1994年后的连续几年,海南经济陷入低迷期。

  惨痛教训使海南省委、省政府认识到,急于求成下的房地产虚热、畸形的产业“空壳化”不能长久,必须脚踏实地,依靠独特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这是特区经济实现高起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1995年,海南省提出了“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旅游胜地)战略。1998年起海南经济逐渐摆脱低速增长状态,实现了从恢复性增长向稳健发展的转变。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重大决策,使海南站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走上了一条探索科学发展、开放发展的正确道路。

  春风费劲几工夫,披荆斩棘闯新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一省两地”,再到国际旅游岛,30年来,海南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海南30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等专家认为,作为“试验田”“排头兵”,海南在改革开放这个伟大创举中镌刻下众多彪炳史册的探索印记,经验和启示良多。

  ——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扩大开放先走一步,既是30年来海南发展的基本实践,也是海南未来发展的一条主线,由此形成海南改革发展的行动路线。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开放的步伐快、力度大,海南发展就快;什么时候开放的步伐缓、力度小,海南发展就慢。

  ——改革永不止步。海南从诞生的第一天就附着改革的基因,30年有近百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海南更要驰而不息,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特区精神不能弱化。海南30年巨变,根本的动力来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更需要弘扬特区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1999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发展战略,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牢记嘱托谱新篇,在争创实践范例中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历史,由一段一段的航程连接而成。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因为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而昂扬激越。

  回首海南发展史,这样的节点,许多都在春天的4月。

  30年前的4月,邓小平同志的构想变为现实,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横空出世。

  5年前的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要求海南成为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范例。从此,海南踏上了新的征程。

  总书记的殷殷冀望,饱含了对海南深化改革的无限期许,赋予了海南在国家改革开放全局中的重大使命。

  嘱托在心,重任在肩。5年来,海南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个生动的实践范例,书写大特区的担当和使命,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特区发展的生命线。海南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中奋勇前行。

  ——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创新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为全省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奠定了关键基础。2016年6月中央深改组评价其“迈出了步子、探索了经验”。

  ——司法体制改革在全国无先例可循的背景下,在全省法检系统全面铺开、一次到位,有效提升办案质效,被中央政法委称赞“改革步子快、走得稳,成效明显”。

  ——海南农垦新一轮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农场转企改制稳步推进,社会管理属地化基本完成,农垦活力有效激发,为全国农垦系统改革提供了经验。

  ——率先在全国开展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点线面”同步推进,初步实现旅游产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基本形成了“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五年来累计减少审批事项1206项,减幅80.4%。

  ……

  “入驻企业,3个小时内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公安刻章等依法完成。”海南生态软件园作为省“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园区,建立了企业服务超市,推行极简审批。园区负责人杨淳至说,改革推行后,去年一年时间新增企业达1000多家,是过去8年入园企业的总和。

  一连串的改革,一连串的率先,一连串的探索,创造了诸多值得借鉴的海南范例,为海南发展增添了极大活力。5年来,海南新增市场主体31.8万户。2015年起海口民间投资持续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房地产库存量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后劲乏力……5年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的诸多问题,海南同样存在。

  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说,海南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探寻适应“新常态”的经济转型之路,重点发展旅游业、互联网、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逐渐摆脱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经济筋骨得以加强。

  2017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互联网产业、会展业、医疗健康产业、高新技术、教育产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漫步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区内,“车库咖啡”“光谷咖啡”等孵化器的标识引人注目,三三两两带着各色工牌的创业者聚集一起“头脑风暴”。园区开发商、海南复兴城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喜欢说,2015年省里提出发展互联网等十二大产业,公司借此东风从开发房地产转型为互联网产业,投资近3亿元,对原有商业物业进行改造,建成互联网创新创业园。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海南在开放中促改革,在开放中促发展,勠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59国入境免签、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极大带动了海南的对外开放。2016年,海南成为全国首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省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海南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说,海南连续5年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双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空气优良率保持99%以上。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考核城市中连续3年排名第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海南的现代化”。海南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速推进“美丽乡村”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等建设,城市与乡村的建设齐头并进,城乡差距日益缩小。5年来,海南农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减少贫困人口61.7万,整村脱贫出列517个。

  海南是全国首批建设美丽乡村试点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已建成美丽乡村406个,2020年将建成1000个以上。

  百镇千村建设兴,珠连玉串缀琼州。如今,在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社会文明”的美好新海南愿景正逐步实现。

  迟福林说,海南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例的生动实践。

  “万里春光眼界明”。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海南争创实践范例之路越走越宽广,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越来越壮美。

  201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2.5亿元,5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8.1%。

  蓝天碧海,文昌航天发射场箭指太空,三亚国际邮轮港码头万吨邮轮矗立,环岛高铁火车飞驰……

三十而立再出发,朝着实现中国梦重要窗口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2月2日,外交部蓝厅,海南向世界展示新时代的崭新面貌,向世界发出春天的邀请。

  世界与海南相约,海南惊艳世界。

  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外交部举办的首场以“新时代的中国”为总主题的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出席嘉宾的国别以及驻华使节、高级外交官、境外媒体人数和总人数均创历次外交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之最。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海南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全面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真抓实干建设美好新海南。

  2017年底,海南出台实施《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意见》《实施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方案》……海南以深化“多规合一”作为改革攻坚的主抓手,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十而立,驰而不息。肩负特区的责任担当,海南不断自我革命,走向改革攻坚的深水区。

  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市县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新办法在取消全省19个市县中12个市县的GDP、固定资产投资考核的同时,加大对资源节约、耕地保护、脱贫攻坚、城乡居民收入等内容的评价。

  “这让市县明确了方向,可以让广大干部大胆地立足长远,去做久久为功的事情。”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说。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严守海岸带生态红线,全面推行“湾长制”……

  海南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提出了30条生态环保硬措施。海南用建省办经济特区近30年来最全面、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

  “决不当房地产加工厂。”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说。海南陆续出台分类商品住宅用地供给管控制度,永久停止中部生态核心区开发新建外销房地产项目等多个政策措施,壮士断腕破除房地产依赖症。

  阳春三亚,草长莺飞。中国首家、全球第三家亚特兰蒂斯酒店在海棠湾试营业。3月14日,环球邮轮维京邮轮“太阳号”访问海口,869名外国游客登岸开启美妙的海南之旅。不断丰富的旅游业态,推动海南旅游产业的全新升级。

  通过加快壮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互联网产业、海洋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海南努力做强实体经济,经济转型迈出坚实的步伐。

  4月的博鳌,春风和煦。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即将召开,海南再次为世界瞩目。

  目前,海南正在全面提升改造博鳌乃至全省各项基础设施,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化平台深化对外交往。

  “一带一路”是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王胜说,海南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以更加开放的胸襟走向世界。

  海南是全国较早制定出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的省份。

  海南把握面向东盟最前沿的区位优势,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通过不断深化与沿线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合作,海南推动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全面深化重点产业国际合作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开通50多条国际(地区)空中航线,未来两年争取增加到100条左右;拓展以海南岛为基点的南海邮轮旅游线路图……海南正在加快架设“一带一路”的海空桥梁。

  刘赐贵说,将通过不断开放合作把海南打造成为展示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窗口。

  浩瀚南海,海天相连。

  4月的海南,春潮拍岸,又是扬帆远航时。(新华社海口4月1日电) 


央广网:特区海南,海南特色


  据央广网海口4月1日消息 “我们的房子就是草房盖的,人家问‘你们去哪里喝咖啡啊?’,就说‘去草寮喝咖啡’”。一句过去北仍村乡亲们间的招呼,变成了如今琼海当地旅游业的招牌。这个村庄距博鳌亚洲论坛会址18公里。30年前博鳌还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已成为共商亚洲发展之计的开放对话平台。

  而让世界认识海南,由海南认识中国的不只博鳌一张名片。

  从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大胆“先行”。从探索实践“小政府、大社会”,到率先开展“省直管县”改革;从房地产依赖转变到取消全省2/3市县的GDP考核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从全省没有一个红绿灯到每年吸引超百万人次的国际旅游岛;从小渔村劳作到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再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圈”……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海南得天独厚的风光吸引着八方来客。习近平总书记曾叮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

  海南经济特区进入“而立之年”,深化改革再扬帆。


国际在线:海南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国际旅游岛建设生机勃勃


  据国际在线报道 在海南,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景点的“围墙”被打破,旅游已经和其他产业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比如,在三亚市海棠湾国家水稻公园,稻田里展示了中国水稻科学的技术发展,而在中国发现的277种323只恐龙的复原模型则汇集于稻田的两侧。科普也因此走出了展馆,走进了大众的生活。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海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旅游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也助力着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建设。

  据了解,海南的旅游市场长效监管模式,已成为全国典范。

  与此同时,59国入境免签、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极大带动了海南的对外开放和国际旅游。

  海南旅游生机勃勃的背后,是建省30年来GDP约78倍的增长,更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提高到55.7%的结构优化。


中新社: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探求“特”之路不曾停歇


  据中新社报道 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海南从“没有一个红绿灯”的落后边陲岛屿,发展成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独具优势的国际旅游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回眸30年,海南在“特”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从建省办经济特区,到8年前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央赋予海南一系列特殊政策,海南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领风气之先的改革。

  在特区政策普惠的当下,海南还有什么“特”?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海南拥有独特的“三大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优势,省域国际旅游岛优势。

  “海南已取得的成绩是靠干出来的,未来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也是要靠干出来。”刘赐贵多次表示,要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四月一日头版刊发新华社图片《环岛高铁 “腾飞”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