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0网上举报 海南省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管理系统
首页 人才 人才动态

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进行首次“期中考”本土人才作用愈加明显

日期: 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


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进行首次“期中考”本土人才作用愈加明显

点亮身边才


  在国兴中学黎锦技艺工作室,陈丹指导学生织锦。


  王效宁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安马洋开展水陆两用稻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培训。

  实施人才计划,既要重视“天边”,也要重视“身边”。

  “南海系列”育才计划,是我省遴选培养本土人才的重要举措,旨在挖掘人才潜力,助力其成长为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截至目前,我省已评选两批“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对象,共评审选拔培养对象近千人,累计资助人才经费1.6亿多元。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南海系列”育才计划成效几何?海南日报记者近日从省委人才发展局了解到,该育才计划日前对第一批培养对象进行了首次“期中考”,成绩显示,被第三方专家评为“优秀”“良好”的培养对象超过一半,但也有20人没有通过考核。

  从第三方机构评估的结果来看,我省“南海系列”本土人才育才计划有序推进、稳步实施,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本土人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主力军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加快形成。

  优良“答卷”过半

  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五彩的织线通过灵巧的双手,变成一条条精美的黎锦。在海南省国兴中学教师陈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这门古老的手艺。

  11月26日下午6时,国兴中学黎锦教室,十几个刚刚放学的学生席地而坐,挂上腰织机,双手翻飞。2004年起,国兴中学开设黎锦校本课程,聘请陈丹为授课教师,数十年来,她指导学生织成了一幅幅独特的作品,把几十平方米的教室摆得满满当当。

  陈丹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入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南海工匠),同年被省委人才发展局认定为“拔尖人才”。

  “入选‘南海工匠’后,最直观的变化是给了我更多干事创业的空间。”陈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过去自己购买织锦的原材料,时不时得自掏腰包。出于热爱,虽从未计较过费用的多少,但时间一长,对她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要把技艺传承下去,光靠理想不行。‘南海工匠’每年可以领6万元人才补贴,帮我解决不少现实问题。”

  有了经费支持,2020年4月,陈丹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加巴村租用土地,种植棉花、黄姜和蓝靛草等黎锦原材料,更方便于取材织锦。今年1月,她还在该村举办黎锦技艺培训班,“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黎锦,耳濡目染成为一种习惯传承下去”。

  陈丹还致力于创新。“传统黎锦用棉麻织制,质感较硬,许多人摸起来觉得粗糙。”陈丹说,为此,她将棉线和蚕丝相结合进行织制,如此一来产品质地柔软、色泽明亮,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更易于推广。

  这些年来,陈丹教授过的学生逾千人。“成为‘南海工匠’,让我更有信心传承好黎锦技艺,更有底气为发扬民族文化添一份力。”陈丹感慨道。在日前省委人才发展局组织的对“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对象进行首次“期中考”中,她顺利通过。

  陈丹不是个例。据省委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近年来我省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包括南海名家(含南海名家青年项目)、南海英才、南海工匠和南海乡土人才四个方向。

  2019年和2020年,我省先后选拔了两批培养对象,培养资助时间为5年,实行“五年两次”跟踪考核。此次考核,就是对第一批全部培养对象进行的期中考核,同时对第二批培养对象按抽取20%进行年度考核。

  考核结果显示,在本次746名考核对象中,77人被评为“优秀”、328人被评为“良好”。如陈丹一样,许多本土人才得到了强有力的培养支持,形成了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传承乡土味道,“南海乡土人才”吴少玉作为儋州土法制糖技艺第六代传承人,返乡创业,一心扑在技术攻坚,将制作土糖的传统技艺与现代设备结合起来;

  着眼于基层群众早日奔小康,“南海名家”邢福能带领科技人员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累计组织选派26名科技人员赴海南省内41个帮扶村开展技术培训及服务;

  守护碧海蓝天,“南海英才”宋小毛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主持完成了我省多个环保项目,实现营业收入8969.18万元,投资企业培养环保专业人才50余名……

  促进产才融合

  服务自贸港建设重点领域作用明显

  建设海南自贸港,人人都是参与者。那么,在此关键节点上实施的“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与我省以往人才培养工作有何不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自贸港建设?

  对此,省委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紧密结合海南省情、产业特点、人才基础等具体情况,注重人才的实绩和贡献,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向基层一线倾斜,把勇于创新拼搏的各类优秀人才真正选拔出来。

  当下,“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对象涵盖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的三大产业类型、十个重点领域、十二个重点产业、“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民生事业。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南海系列”本土人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人才链正加速与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2019年,被认定为我省首批“南海名家”后,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效宁跑实验室、进田间地头更勤了。这两年来,他不断加强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建设和科研成果的产出成效。

  “提高农业发展效益,关键在于让科研更好地与农业生产实践结合。”王效宁表示,近年来海南水稻年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他认为主要原因是种植水稻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需要投入大量劳力育秧、插秧、灌溉等,种稻没有积极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王效宁提出了培育适宜减肥减药节水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水陆两用稻新品种的对策,并主持育成水陆两用稻新品种海籼香5号和中科西陆4号。

  “新品种选育出来后,我们在昌江等地进行区域性试种,海籼香5号亩产超600公斤,中科西陆4号亩产超700公斤。”王效宁说,“田间长势和产量表现都很不错。推广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对于调动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

  此外,王效宁还主持育成热带粳稻新品种“热粳3号”“热粳4号”,在柬埔寨推广应用,让海南水稻走进“一带一路”。他研制的技术“稻作育种一年四代快速加代纯合稳定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将水稻育种材料的生育期缩短至80至88天,在南繁育种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在王效宁看来,“南海系列”育才计划既为加快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也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平台。“海南的乡村振兴战略要落实到田野里。作为一名‘泥腿子专家’,我将把自己的农业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农民、回馈给大地,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

  “入选‘南海名家’,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坚持工作的认可,实打实的资金支持,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站长尹俊梅有着同样感受。

  尹俊梅告诉记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有不少科研人员入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荣誉感,更是责任感,大家工作的动力更足了,做科研更见实效。”就尹俊梅而言,近年来她带领团队持续攻关,主持研发的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开拓了我省兰科植物研究新领域。

  2020年,作为团队带头人,尹俊梅带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观赏植物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入选我省首批100个人才团队。日前,尹俊梅还参与揭榜了省科技厅张榜的“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将与其他科技工作者集中力量攻关“木棉新优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致力于解决海南木棉遗传资源研究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健全培养体系

  打造海南自贸港本土人才培育品牌

  9月27日,总计4000多万元的本年度经费资助陆续汇入我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第一批培养对象的账户。海南日报记者从资助名单里发现,与上年度相比,有20人退出了育才计划——“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建立了严格的退出机制,在日前公布的第一批培养对象期中考核结果中,20人没有通过考核。

  “打造‘能进能退’的培养机制是‘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的一大特色。”省委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的工作要求,只有通过考核的培养对象才能继续予以经费资助,对没有通过考核的培养对象将不再资助。至此,我省已向“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两批培养对象发放资助经费1.6亿多元。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南海系列”人才的高端引领示范作用逐渐显现,达到国家顶尖和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匠人,能得到如此多交流展示的机会和支持,离不开海南对本土人才的培育和爱惜。”这些年的经历让陈丹深有感触,她希望海南有关部门持续挖掘好本土人才的潜力,加大经费等支持力度,让本土人才有更充分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

  尹俊梅则认为,本土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海南应在推动政策落实上不断发力,更好更快地完善人才配套设施建设,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激发人才活力效能。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海南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快速增加。从短期来看,从岛外引进不失为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但从长远来看,还得依靠省内培养。”省委人才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省围绕着支持本土人才发展的各项政策层出不穷——

  省人社厅支持南海工匠领办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优秀高技能人才奖”,并给予专项配套资金;海口市各园区针对培养对象所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资本、市场等问题提供专业辅导、营销辅导、法律咨询等孵化服务……

  各职能厅局、市县及用人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一系列针对培养对象的扶持,适应了培养对象加快成长成才的需要,有力推动了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人才培养培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有针对性地强化具体领域人才培养,进一步实施好“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将其打造为海南本土人才工作的一张名片,为自贸港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记者 邱江华 彭青林)

  “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包括4个方向

  南海名家

  (含南海名家青年项目)

  南海英才

  南海工匠

  南海乡土人才

  2019年-2020年

  我省先后选拔了两批培养对象

  培养资助时间为5年

  实行“五年两次”跟踪考核

  共评审选拔培养对象近千人

  累计资助人才经费1.6亿多元

  培养对象

  涵盖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的

  三大产业类型

  十个重点领域

  十二个重点产业

  “五网”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和民生事业

  本次考核结果显示

  746名考核对象中

  77人被评为“优秀”

  328人被评为“良好”

  20人未通过考核